新中考元年:武汉初中生如何高效学语文

分享

分享到:

    发布于:2022-09-19 23:49  浏览量:1463  来源:叶志湘伴学


新中考元年:武汉初中生如何高效学语文



2023年,是武汉市首届新中考。新中考最引人关注的变化应该是道法历史以120分的总分闭卷进入中考考试科目。道法历史的加入,表面上看,增加了不少文科内容与背诵任务,但结合语文学习看,这恰恰是武汉初中生进行高效语文学习的一大助力。

 

借助道法学习,提升思想境界。众所周知,成长类作文题是中考作文的常见话题,不仅武汉市如此,全国各地皆如此。成长类作文题往往以“我”为切入点,来认知和反映青少年的生活。翻开《道德与法治》(七上)教科书目录,每节课的主题设定都在教会学生正确认知成长中的重大人生课题,比如:少年有梦、学习伴成长、享受学习、认识自己、做更好的自己、和朋友在一起,深深浅浅话友谊、让友谊之树长青,网上交友新时空、生命可以永恒吗、敬畏生命、守护生命、增强生命的韧性、感受生命的意义、活出生命的精彩。这些主题及其对应课文,以明快的语言、典型的案例、清晰的说理向学生们系统论述了相关主题的深刻意涵。有了思想基础的夯实,学生才能有清晰深刻的认知,才能在语文考试中更好地理解相关主题,从而进行有深度的表达。

借助历史学习,充实写作材料。初中生在八下以后,便要面临议论文写作,但写作材料的匮乏一直是老大难问题。翻开统编版历史教材,一幅从古到今、由中而外的长篇历史画卷便徐徐展开。有同学在商鞅变法中看到了“责任担当”(2020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勇于担当,才能有所作为),有同学在汉初休养生息的国策中看到了“一切从实际出发”(2021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一切从实际出发),甚至有同学在万隆会议中看到了“呵护他人尊严的重要性”(2022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呵护他人的尊严)……都说“文史不分家”,就议论文写作而言,历史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充足的论据材料,让学生远离“素材荒”的困扰。 

借助道法历史,形成大语文观。这里所说的“大语文观”有两层意思。首先,是将语文和道法、历史的学科内容联系起来,构成变相的“文科综合”,整体提升学生本人的文科素养。另外,是将道法、历史作为语文学科读写能力的训练资源——道法、历史的课文内容与考题材料何尝不能作为语文精读训练的文本?道法、历史中的关键人物与典型案例何尝不能作为语文写作训练的素材?

 

变革永远蕴藏机遇。事物间存在着广泛联系。新中考在考试科目上的调整,对原有的中考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。但只要我们善于把握诸多变化中的内在关联,便一定能另辟蹊径、开创新局,用充满智慧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