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中考语文117分背后的能力支撑
新中考元年:武汉初中生如何高效学语文
众所周知,中考语文过百分,已属不易。但在过去的2022年中考,武汉、长沙各有一位同学获得了中考语文117分的极高分(满分均为120分)。他们分别是: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的冯雨果同学和长沙雅礼实验中学的罗一玮同学。盘点分析新闻媒体对两位同学的报道,我们发现,是三大能力支撑确保了他们能在大考取得高分。
书写力
写得一手好字,是两位语文学霸的共同特点。冯雨果同学便能写一手好的“瘦金体”。初一在家上网课时,冯雨果便自行在网上根据相关教程练习“瘦金体”。罗一玮同学在给学弟学妹传经送宝时特别强调,要做到“书写漂亮”,他建议:“如果有同学字体扭曲,字迹潦草,则更应该提前在练字上花费时间与心思,及时诊治,避免成为最后阶段备战中考时的拦路虎。”
写一手好字,不仅是语文能力的门面,更映射出学习者的心态与气质。一笔一划写好每一个字,乃至把握好整幅文字作品的比例结构,反映的是学习者的定力与胸怀。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,才能慢慢走进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。这对阅读和写作都至关重要。
热爱力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热爱是两位语文学霸的一致特色。
据媒体报道,课余时间,冯雨果最爱做的事是阅读。中国古代经典、外国小说,都是她非常喜欢的题材。冯雨果说:“阅读时,我不喜欢打卡完成任务式的阅读,而是通过阅读去了解一个陌生的世界,看一本书就像完成了一场旅行。”
罗一玮在介绍自己的语文学习时则说:“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璀璨夺目,高分秘诀不是灵感乍现,文学素养更是需要聚沙成塔,水滴石穿。进行每周两小时左右的名家名篇阅读,有利于提升文笔,开拓视野,丰富精神。不要纯粹为了考试而学语文,最终你才会真正赢得考试。”
由上述信息可知,两位同学在语文学习上,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。他们的高分成绩绝非偶然,而是长期积累、根基扎实的必然结果。
平衡力
当然,光有满腔热爱也未必能学好、考好语文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看到过不少“文艺青年”沉浸在孤芳自赏中,而完全不顾语文考试的具体要求,最终未能取得好成绩的遗憾案例。正因如此,平衡语文学习的文艺倾向与应试诉求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在这方面,两位语文学霸同样有着优异表现。
据冯雨果的语文老师介绍,冯雨果作文写得很好,有思想,有张力。平时考试和练习时,只要冯雨果写作扣住题了,老师一般不干预她的写作方式,任凭她发挥。可见,冯雨果同学在发挥写作创意的同时,也不会忽略考场作文的基本写作要求。
罗一玮同学则对当地的中考语文命题有着深入研究。他在给学弟学妹介绍学习经验时说:“长沙中考语文每一道题目的设置都会有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用意,像以往原封不动地将资料书教辅书上的应试模板照搬在试卷上,已成为落后的过去式。目前,长沙中考语文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文学科素养。所以在面对主观题并且有一定陌生性、挑战性、困难性的情况下,我们要推测老师为什么要出这道题?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?切忌钻牛角尖,走偏僻化、小众化道路。可这样的技巧非一日之功,必须在平常每一次练习中不断培养,才能熟能生巧地提高这方面能力。”
总而言之:
书写力,反映出语文学霸的良好心境。
热爱力,奠定了语文学霸的深厚功底。
平衡力,彰显着语文学霸的务实精神。
正是上述优秀品质,确保了两位同学能成功摘取中考语文的极高分。我们相信,只要围绕上述能力支撑做努力,每位同学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新佳绩。